我们来看下面这张极具历史意义的照片,拍摄于1972年尼克松访华期间,当时他与周恩来总理在机场相遇。这张照片见证了中美关系破冰的重要时刻,意义非凡。
画面中,周总理站得笔直,甚至略带后仰的姿态,显得稳重而自持,而尼克松则明显表现得很积极,他快步走过来,主动伸出手与周总理握手,姿态十分主动热情。
值得特别注意的是,这样的画面并非偶然发生,而是周总理特意指示摄影师抓拍的。背后有着深刻的政治考量。
这张照片的摄影师是著名的红色摄影师杜修贤,他拍摄过毛泽东和周恩来许多珍贵影像。这次周总理迎接尼克松的瞬间,正是由他负责拍摄。
杜修贤回忆说,在出发前,周总理特别嘱咐他,一定要拍出尼克松是主动上前拜访的感觉,要让外界看到美国这次访华是主动示好的。
那么,为什么周总理会有这样的要求呢?这就必须了解当时复杂的政治背景。
展开剩余77%1972年,正值那场政治运动的高峰期,全国仍然在高喊“打倒美帝国主义”的口号。在这样的氛围下,周总理亲自去机场迎接美国总统尼克松,尽管是毛主席批准的决定,但很多人仍无法理解,觉得这与国家形象不符。
特别是林彪事件后,周总理成为四人帮等反对势力眼中的最大障碍,他们将所有攻击矛头指向周总理,试图借此事打击他的政治地位。
面对这种险恶环境,周总理不得不极其谨慎,绝不能留下任何被利用的把柄。因此,他特意向摄影师强调,要拍出尼克松主动与他握手的画面,而非他主动伸手。
杜修贤作为多年来跟随周总理的摄影师,自然领会了他的深意,于是事先准备了多种拍摄方案。尼克松下飞机时,他全神贯注地捕捉到了这张堪称经典的瞬间。
这张照片后来刊登在《人民日报》上,那些反对者绞尽脑汁也找不到破绽,只能作罢。可见,这看似平凡的一张照片,实则蕴含着深厚的政治意味,体现了周总理在复杂局势中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和智慧。
这是中国方面的特别要求,那么美国方面是否也有其特殊安排呢?答案是肯定的。
再来看另一张照片,画面中中国派出了多位官员迎接,而美国方面只有尼克松和他的夫人出现,其他随行人员却不见踪影。
尼克松此次访华轰动全球,绝不可能只带夫妻二人。他身后有一支庞大的团队,包括国务卿罗杰斯和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等重量级人物。那么他们都去了哪里?为何未出现在迎接现场?
实际上,这正是尼克松精心设计的安排。
早在出发前,他就下令,为了凸显访华的重要性和他个人与周总理的交流,规定必须由他单独与周总理握手,拍照完成后,其他人员才可下飞机。
因此,飞机抵达北京时,尼克松与夫人缓缓走下舷梯,其他人则被安排留在机舱内等待。甚至有消息称,尼克松特意派了一名身材高大的副官站在机门口,防止其他随行人员提前露面。
待尼克松与周总理完成握手、拍照等仪式后,罗杰斯、基辛格等人才依次走下飞机,正式亮相迎接队伍。
此外,尼克松对抵达时间也做了细致安排。
他的飞机于上午11点30分抵达北京,正值美国东部时间的晚上黄金时段,电视收视率最高,确保这次历史性时刻能被更多美国观众实时看到,达到最大宣传效果。
由此可见,两国间的外交往来充满了细节,每个画面、每个时刻都经过精心设计,绝非草率行事。
后来,尼克松在其回忆录中如是描述这段历史:“周恩来站在舷梯脚前,寒风中不戴帽子,厚重的大衣掩盖不住他的瘦削身躯。我们走下梯级至半途中,他开始鼓掌,我稍作停顿,也按照中国习俗回以掌声。
“我知道,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,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,让他深受侮辱。因此当我走完梯级,决心主动伸手向他致意。当我们的手紧紧相握时,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同时到来。”
(参考资料:《红镜头中的周恩来》《改变世界的一周: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纪实》《羊城晚报》)
发布于:天津市道正网配资-炒股配资平台查询-正规配资网-配资利息计算公式一览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